湖州城市建设:五年逐梦前行 一城华丽蝶变

藍 ☆ 飃轉 ╬ Guard 2017-02-13 16:30:1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同田间地头的轮回,湖州走过辉煌和奋进的五年,又将迎来一个决定未来进程的关键时刻——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如同田间地头的轮回,湖州走过辉煌和奋进的五年,又将迎来一个决定未来进程的关键时刻——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

五年来,建设人呈现给世人的姿态始终如一:怀揣着“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梦想,向着城市繁荣和民生幸福的方向,用尽洪荒之力健步如飞前行不止。

如果说,我市的现代化进程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接力赛,那么过去五年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一段赛程。

拿出慢镜头捕捉城建五年来的步伐,不难发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赛点。

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城市空间拓展最迅猛、环境改善最明显、人居品质提升最显著、文化彰显力度较大……

湖州已初步展现了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闪亮姿态。

这是一幅无比美丽的画卷,恰似写在风景里的诗篇。

城乡建设加速度

新春伊始,寒意凛然,在我市多个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景象。城建人从事关百姓的文体、供水、交通等城市配套设施入手,用心浇筑着这座城。争分夺秒的发展速度与催人奋进的跨越激情,让行走在街头巷尾的市民信心满怀。

五年来,按照建设浙北区域中心城市,聚焦功能均衡,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并重的定位,我市坚持以基础完善、形象提升、特色营造、文化传承等为抓手,大力推进滨湖新城与老城区双核发展、同频共振。

小市河

在去年开展的“城乡一体提升年”活动中,我市405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6亿元,达年度计划投资119.19%,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项目建设方面,全年开工162项、完工216项,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其中,由市建设部门牵头的21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8亿元,达年度计划108.53%。仁皇山大桥、城西大桥、湖浔大道(318国道南浔段)顺利通车,城市出行更加便捷;儿童公园、市民服务中心竣工交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状元街区顺利开街,小西街区修缮整治完工,城市特色更加凸显;湖山大道、湖东小学全面开工,城市未来更加璀璨。

奥体中心

五年来,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马岩松先生主创设计的月亮酒店和投资超50亿元的城市外环道路、浙北排名前列双子高楼东吴国际、标准为乙级中型的奥体湿地公园、高级湿地公园——西山漾等一批集聚时代特点、现代气息的城市地标建筑相继建成,浙北医学中心、市北污水处理厂二期、湖长二通道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城市建设逐步向个性化、品质化发展,城市特色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318湖浔通道

与此同时,美丽宜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4700余户,累计创建99个省级、 6个高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打造了“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太湖溇港文化核心村义皋等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彰显、魅力独特的宜居村庄典范,“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独有的“湖州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本。全市移交污水处理终端5698个,移交率92%,在省内首创了“五位一体”的运维管理机制,实现了市、县区信息化联动管理。农村污水运维管理创新开展的“三个到底”智能化精细化运维模式在全省推广,污水运维树立了湖州样板。

民生大爱显温度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住进一所宜居的房子是普通百姓最向往、最现实的一个梦想。然而,对于大多收入较低的群众来说,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可不止一点点。如何缩小这段距离?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我市给出的响亮回答。

五年来,围绕“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目标,我市积极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竣工保障房18.3万套,保障家庭16.8万户,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7%,有力地改善了城乡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同时,完成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老小区整治全覆盖,推开了危旧房整治改造,赢得了广泛好评。我市目前已实现了公租房申请常年受理,建立了人均收入线以下困难家庭分梯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去年,全市将公租房人均收入标准提高至3.6万元,并形成了逐年提升机制。拓宽了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无房职工中的优秀人才保障渠道,长兴、开发区、中心城区率先实施了“房票”机制,通过多种保障模式扩大了惠民保障的覆盖力度。

用脚丈量民情,用情温暖民心。在城市建设的理念上,民生永远是排名前列视角。五年来,市建设系统始终坚持“城建为民”理念,积极营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让广大群众共享城市建设成果。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6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47%,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心城市垃圾分类向全覆盖迈进,城市承载力和集聚力显著提升。城市品质新高度

怡和家园

在向城市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大步迈进的这些年中,市建设系统始终把“生态、文化”作为城市大建设的点睛之笔,一大批特色工程的实施,凸显了城市的气质和修养。 五年来,市建设系统坚持做好湖州历史文化的“薪火传人”,按照“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串起来、亮出来”的工作思路,通过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以“衣裳街区、小西街区和南浔古镇街区”三大街区修复为主线,完成了衣裳街、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实施了南浔古镇庞宅、金宅修复工程、小莲庄修缮工程、古镇民居客栈工程等一批南浔古镇街区保护项目,全面建成了以钮氏状元文化为基础的状元街历史文化街区。 2014年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城市历史文脉得到延续,城市的人文内涵进一步展示,城市的人文气息日益浓厚。

五年来,我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兴市,充分发挥湖州城市山水兼备的特点,着力做好“显山露水”的文章。按照“融城于山”的理念,先后完成了仁皇山公园、梁希森林公园等山体景观公园建设,启动了弁山区域整体开发和毗山遗址公园建设的研究。仁皇山、粱希、长岛3大综合性公园被评为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时,通过向全域覆盖迈进的城乡垃圾分类行动,全程管控的扬尘治理行动,走在全省前列的“三改一拆”行动,全面推进的“五水共治”行动,不断增添着城市的绿色底色,赋予城乡更鲜活的面孔。

五年来,在这幅文化、生态为重的城市建设长卷中,更多湖州人油然而生身处“天堂中央”的幸福感。

行业发展有力度

作为关系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重点产业,中心城市建筑业、房产行业、科技勘察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推动了湖州赶超发展。

回首过往,尽管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面对风雨扑面,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奋力调结构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歇。在新一轮变革的赛场上,这两大产业正“换个姿势奔跑”,转型是其最激越、生动的实践……

五年来,建筑业转型升级不断前行,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上缴税金年均增长高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逐步巩固。在全国建筑业增速下跌的背景下,去年产值达到672.34亿元,同比增长8.2%,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实现我市建筑施工特级企业零突破。建筑工业化和工程总承包“双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建筑工业化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工程总承包处全省前列。

五年来,房产行业量升价稳。面对近年来市场下行曲线不断延伸的现状,连续两年出台了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着力稳控市场发展态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特别是通过“湖十二条”“湖八条”“湖五条”的出台,推行“房票”、减免契税等举措,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商品房销售量、备案价格同比上涨,商品房供应和去化周期明显下降,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

五年来,市建设系统还全面推进了海绵城市、绿色建筑、住宅全装修等前瞻性工作,在东部新区、仁皇山新区、市北分区、湖东西区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去年采用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建筑面积达到680万平方米,完成省定目标的210%。核工业湖州工程勘察院获批工程勘察综合资质,实现了我市该类资质的零突破。安吉县目莲坞村和吴兴区妙山村太阳能一体化改造试点顺利完成。东吴国际广场项目、安吉县风情小镇旅游综合体荣获全省钱江杯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二等奖。

五年的浓墨重彩、五年的精彩答卷、五年的幸福时光……

传递着建设人奋进不已的坚定、表达着建设人追求美好的坚定、展现着建设人执着务实的坚定。过去五年所呈现的美丽姿态,定成永恒记忆;继往开来的市第八次党代会所勾画的宏伟蓝图,必是更为可期。

建设更美的城市建设更好的未来

以建设高质量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目标,以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美丽城市,建设镇容整洁、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建设生态宜居、业兴民富、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等三个“美丽”为导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现城乡布局科学协调,功能完善互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整,管理效能大幅提高,环境清洁优美,人居舒适便利,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达到68%左右。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