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迎来人口大迁徙,“抢人大战”进入升级版!》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19年的中国,究竟走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坐标上,未来的蓝图又将如何铺就?
这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前程命运,实际上都紧紧相连。
春节刚过,从去年兴起的中国城市抢人大战,突然进入了升级版!
各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据统计,仅2月11日至2月15日,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等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其中4城降低了落户门槛。
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在2019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加入2019年升级版的“抢人大战”行列。
城市间的竞争会怎样塑造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格局?个人的奋斗怎样能和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这些问题,需要一一道来。
【1】一线与新一线
在中国城市版图上,几条无形的线赋予四百多座城市不同的地位,不管是“一线”、“二线”、还是“十八线”。这些称谓大都约定俗成。
除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是一线外,公认的二线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重庆、厦门、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大连。有时还包括宁波、无锡、福州、合肥、济南、东莞等。中东部大省省会、沿海开放经济强市都囊括其中。
长久以来,这似乎代表了一种固定的等级。但近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跃迁,则为二线城市提供了赶超的希望。
从人口规模、地域面积来说,中国的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而当经济规模也能等量齐观的时候,例如广东相当于西班牙,四川相当于波兰,山东相当于墨西哥……这些省的省会,怎么就不能与这些国家的首都比一比呢?
(31省区市2017年上半年GDP总值及对应国家)
所以,现在二线城市都在纷纷叫响了要做“新一线”的宏愿。
从去年的大学生毕业季,各二线城市突然掀起了抢人大战,指向的确切目标,就是那些大学毕业生们。
新经济浪潮下的城市战争,其核心战场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争夺战上。
【2】二线变“新一线”的关键:人人人人人才
为什么各二线城市争相开出优厚条件,上演毕业生争夺大战?
答案很简单,人是劳动力,是创造力,是消费力,能够带来财力、地力、活力。
更彻底地说,城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优秀的城市,是优秀人口的聚合。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就是为了完成从二线城市到新一线城市的蜕变。
一般来说,具有相当基础设施便利的大城市,才适宜承载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端产业,乃至形成高端产业群。
然后是衍生出依托高端就业人群的大量服务业,支撑起整个城市经济体。这都需要相当程度的人口聚集,尤其首先是人才聚集。
从规模上说,中国是一个“如世界一般”的国家,或者说,大一统的超大型文明。
中国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欧洲的国家;各省的省会,就好比这些国家的首都。但各省的年轻人,却可以在全国30多个省份的广阔天地,自由选择工作机会。
有人会问,该流入的也自然会流入,还至于用抢么?
当然用。首先是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的“刘易斯拐点”。
从1990年起,中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由2621万直降到1991年的2008万,到2000年慢慢稳定在1500万的水平,这就意味着00后总人数(1.60亿)要比80后(2.47亿)少8700万,减少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渐行渐远。
但人口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有技术、有创意、能创新,就产生了“新的人口红利”。
劳动力紧俏,人才更加紧俏,各个城市自然愿意拿出资源吸引人才扎根。能否抢到足够年轻人才资源,成为决定未来城市兴衰的关键。
【3】需要大力争夺的青年人才
而与“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相反,“城市吸引力不足,人才会自己跑掉”。
5天4城降低落户门槛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发布了落户新政。其中,西安、广州和海口放宽了落户的年龄限制,常州、西安取消了购房落户的面积限制,而南京则降低了落户的社保缴纳门槛。
2月11日,江苏常州印发《常州市户籍准入管理若干规定》,放宽高校毕业生、高级技师、技师的落户条件,取消其社保限制,落户对象由本人放宽至本人、配偶和未婚子女。
2月13日,陕西西安市印发《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涉及学历落户、在校大学生落户、人才引进落户、投资创业落户、投靠直系亲属落户以及安居落户六大方面。其中,本科(含)以上学历、本科(不含)以下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全国高校中校生可直接落户。此外,还新增了投资创业落户和在西安市居住生活并缴纳社保人员落户两项新政。
2月14日,江苏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从办法的细则来看,加分指标中房产、年龄、婚姻、落户区域等加分政策均有变化,其中房产方面首开房屋面积每满1平米加1分的先例,房产加分较高不超过90分;政府提供的共有产权住宅用房,按本人产权比例计分,租赁住宅用房不计分;此外,多套房面积不累计计分;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以外的直系亲属共有产权的住宅用房不计分。
2月15日,广东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表示,继去年6月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后,今年2月28日深圳将落户“秒批”扩大至四种人才,正式实施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4类。
除上述4个城市放宽了落户条件外,海口发布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购房补贴较高6万/年。
【4】人才新政扩至三四线以下城市
2018年,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也开始针对高端人才局部调整引进条件,二线城市在这方面更是非常给力。2019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2019年的新特点是,各级别城市基本全面开花,四线的县级市以及县城比如浙江绍兴上虞、江苏昆山等县级城市也出台了人才政策。
人才标准继续下移,在一些地方很大程度已经开始变成了劳动力之争。特别是西安、南京等城市,在2018年政策力度空前的基础上,继续加码人才政策。“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成三大关键词,以西安为例,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均可落户,取消本科学历落户年龄限制。
【5】引人之后关键是要留住人才
各城市究竟要如何抢夺人才?
根据调查统计,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大学生最看重的因素是薪资水平(64.3%)、发展空间(59.3%)和城市大小(43.9%)。
而落户政策(28.8%)以及针对性的激励补助(13.0%)排位偏后,这样看来,用户口留人是有一定效用的,但大家都用拿出这一招之后,这一政策的吸引力必然减小乃至消失。
所以真正要留得下人,关键还在于这个城市延揽到的现代产业,尤其是新兴优势产业。
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结构,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基本面、产业优势、就业前景。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能不能吸引到人才、能吸引到什么层次的人才。
现实来看,绝大部分城市都有人才焦虑,但是否有相应的就业岗位匹配,真的需要打个问号。
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吸引,更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往复。脱离了产业,人才招揽政策可能也是无效的。
只有把城市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根据合理的资源容纳能力招徕人才,形成产业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杭州对互联网企业的吸引力,也不是搞政策的短促突击,而应该归功于长期的商业文化底蕴和“浙江模式”的厚积薄发。
如果城市定位不准,环境建设不足,人才争夺战难免会烂尾,这对于人才和城市都是悲剧会。
至于现在的二线,未来的新一线,需要/正在/即将建设什么样的产业,这对城市和人才来说,都应是关注的焦点。
【6】结论: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进程
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个人如此,城市也是如此。
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在一线城市,能够获得大量的资源和成长机会,但这里也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巨大经济机器,不断重复着适者生存的过程,任何人都必须不断奔跑才能不被甩掉,想在这里过的非常自在,可能只在极少数精英的能力范围之内。
相反,二线城市的姿态是欢迎所有人,这里相对沉静缓慢的三四线,更适合追梦的青年人群,发展空间要大得多;但相对京沪,则明显舒适、生活成本低。
发展和稳定的矛盾不仅存在于教科书里,论坛中也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问题,“逃离还是留下”“深圳和武汉比,哪座城市更适合工作和发展”,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标准的答案,但提前了解每一座城市可能的进化路径,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参照其他新兴国家的发展之路,我们能看出历史进程的哪些规律?
1、金融互联网产业只可能在一线城市繁荣,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而言,不可能依赖这两个行业步入发达行列。
2、制造业是非资源型地区产业升级的不二法宝,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老老实实做实业,做高科技、高精尖的现代制造业,不要过早地脱实向虚。
3、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落后地区三四线城市将面临年轻人口减少、增长缓慢的可能。
综上,愈演愈烈的中国城市战争,较大的赢家可能是三大城市群内的明星城市,以及5大区域中心城市。中国人口虽多,但十余个城市群必将聚合80%以上的人口和产业。
剩下的幸福,就要靠个人的奋斗了。
售楼咨询热线;400——0320502转150584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